什么样的人容易目睹“灵异事件” | 全球心理学新鲜事![]() 文:黑猫、温润如玉、孟静、文白编辑 :乌鸦茶来源: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原文标题:什么样的人容易目睹“灵异事件” | 一周全球心理学新鲜事(2021/11/15)01什么样的人容易目睹“灵异事件”记得上大学时,宿舍里会在熄灯后玩“鬼故事之夜”——交换彼此见识过、听说过的鬼故事,我惊奇的发现,有些人似乎有“灵异体质”,他们似乎相信自己特别容易遇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所谓的“超自然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现象,它同时还是心理现象,有研究表明,在“是否认为自己更容易看到超自然现象”这件事上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会存在这方面的倾向。心理学家认为,这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1. 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存在 我们对于周围事情的感知,是由我们的期待、需求和信念驱动的,在周围情况不明或可能发生威胁的环境下,我们会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并触发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top-down processing),也就是变得“相信什么、就看到什么”,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个人的感受会发生变化,导致一部分人更容易“看到”灵异事件。 2.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 认知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解决问题和做决定时的思维倾向。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倾向于遵从感觉和直觉行事的人,更容易认可和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发生,而那些强调逻辑、喜欢通过分析来做决定的人则没有这种倾向。 3. 性格差异 性格更加外向、经验的开放性更强、更寻求新锐感觉的人,会比其他人更有可能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存在,也更容易报告说自己看到了灵异事件。 4. 宗教信仰背景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会描述人死去之后的世界,这些对死亡的解释,提供给我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抚慰,缓解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但也会提高我们认可超自然现象的可能性。 5. 脑化学(Brain Chemistry)的产物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帕金森病人会产生“见鬼”的幻觉,而这样的幻觉通常是由大脑内不同部分之间交流的中断引起的。不仅如此,处于极地等特殊环境的人,也会因为严寒、缺氧等因素引发脑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出现类似幻觉。 虽然我们尚不清楚是否真的有灵异事件,但至少我们已经清楚什么样的人倾向于相信它。 02爱的5种语言你是如何向男/女朋友示好的?ta是如何知道你爱着ta的?心理学家统计了亲密关系中的互动行为,他们把这些传递着爱意的行为称为“爱的5种语言”:
03自言自语也能降低焦虑看到室友比你多学了一个小时,你焦虑了嘛?看到同事得到领导的提拔,你焦虑了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教的娃成绩比不过别人放养的孩子,你焦虑了嘛?
1. 我为什么焦虑? 这听上去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得到的回答要么是不知道原因,要么是对很多事都感到焦虑,但不管是哪一种,究其本质是我们将问题堆叠在一起,而没有将他们进行单独的识别和解决,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尝试写下你的诸多担忧,并将最迫切的三项圈出来。
在确定最想要解决的担忧之后,了解到这些担忧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以增强我们对焦虑的控制感,实际上,多数的担忧并不会发生。
思考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糟糕的事情发生,这可以帮助我们专注于自我的控制范围,对于可控的部分采取合理的行动能降低我们的担忧。
如果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我们需要花时间考虑的是: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或者能够从他人那里寻求什么样的支持来帮助我们应对糟糕的局面。5. 焦虑的代价是什么?设想你可能会因为焦虑而受到的种种限制,比如为了避免焦虑,你回避社交,回避寻求更合适的工作,回避那个你很喜欢的人,生活中种种的回避使你错过了很多次可以成长和体验美好的机会。
04什么是CEO病?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你知道吗,职位越高的人犯错越多。让领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难,承认错误更难。许多领导秉承 “永不道歉“态度,宁愿承受损失也不能承认错误,好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大。
2. 带头分享自己的错误,鼓励团队一起分享并从错误中学习; 3. 多说“我不知道“。理智的谦逊最有力量,领导不必拥有所有问题的答案,优秀的领导知道如何提问,让团队来找答案; 4. 征求反馈时同时问“哪里有效?哪里无效?”,如果只问一个问题,往往得不到真实答案; 5.发现错误后,调整方案及时止损。 看起来软弱但做出正确决定,总比看起来强大但是决策错误要好。 参考文献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out-the-ooze/202110/why-some-people-see-ghosts-and-others-dontBunt, S., & Hazelwood, Z. J. (2017). Walking the walk, talking the talk: Love languages, self‐regulation,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2), 280-290. doi:10.1111/pere.12182Chapman, G. D. (2010). The 5 love languages: The secret to love that lasts. Chicago: Northfield Pub.Egbert, N., & Polk, D. (2006). Speaking the language of relational maintenance: A validity test of Chapman’s (1992) five love languag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 23(1), 19–26.Hughes, J. L., & Camden, A. A. (2020). Using Chapman’s five love languages theory to predict love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si Chi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5(3), 234–244.Polk, D. M., & Egbert, N. (2013). Speaking the language of love: On whether Chapman’s (1992) claims stand up to empirical testing. The Open Communication Journal, 7(1), 1–11. https://doi.org/10.2174/1874916X20130423001Thatcher, E. D. (2004).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ve language and marital alignment on marital satisfaction for selected married individua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B: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65 (11–B), 6093. (UMI No. AA13152566)Veale, S. L. (2006). How do I love thee? An investigation of Chapman’s ‘Five Love Languages’ (Gary Chapma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B: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67, 2286. (UMI No. AA13215981)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anxiety-in-high-achievers/202111/5-questions-calm-your-anxious-mind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adaptive-mind/202111/why-leaders-fail-realize-theyre-wrong作者简介:原文作者黑猫、温润如玉、孟静、文白。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慧汝心以解忧,荣吾德以隆业——慧心荣德! 慧心荣德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文章分类:
心理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