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心堂教育
_faiMaterial_2000059

悦康咨询

私密服务

咨询热线:

18087178516

18987472284



 

什么样的人容易目睹“灵异事件” | 全球心理学新鲜事

什么样的人容易目睹“灵异事件” | 全球心理学新鲜事-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文:黑猫、温润如玉、孟静、文白
编辑 :乌鸦茶
来源: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
原文标题:什么样的人容易目睹“灵异事件” | 一周全球心理学新鲜事(2021/11/15)



01

什么样的人容易目睹“灵异事件”


记得上大学时,宿舍里会在熄灯后玩“鬼故事之夜”——交换彼此见识过、听说过的鬼故事,我惊奇的发现,有些人似乎有“灵异体质”,他们似乎相信自己特别容易遇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所谓的“超自然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现象,它同时还是心理现象,有研究表明,在“是否认为自己更容易看到超自然现象”这件事上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会存在这方面的倾向。心理学家认为,这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1. 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存在


我们对于周围事情的感知,是由我们的期待、需求和信念驱动的,在周围情况不明或可能发生威胁的环境下,我们会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并触发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top-down processing),也就是变得“相信什么、就看到什么”,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个人的感受会发生变化,导致一部分人更容易“看到”灵异事件。


2.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


认知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解决问题和做决定时的思维倾向。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倾向于遵从感觉和直觉行事的人,更容易认可和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发生,而那些强调逻辑、喜欢通过分析来做决定的人则没有这种倾向。


3. 性格差异


性格更加外向、经验的开放性更强、更寻求新锐感觉的人,会比其他人更有可能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存在,也更容易报告说自己看到了灵异事件。


4. 宗教信仰背景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会描述人死去之后的世界,这些对死亡的解释,提供给我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抚慰,缓解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但也会提高我们认可超自然现象的可能性。


5. 脑化学(Brain Chemistry)的产物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帕金森病人会产生“见鬼”的幻觉,而这样的幻觉通常是由大脑内不同部分之间交流的中断引起的。不仅如此,处于极地等特殊环境的人,也会因为严寒、缺氧等因素引发脑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出现类似幻觉。


虽然我们尚不清楚是否真的有灵异事件,但至少我们已经清楚什么样的人倾向于相信它。


02

爱的5种语言


你是如何向男/女朋友示好的?ta是如何知道你爱着ta的?心理学家统计了亲密关系中的互动行为,他们把这些传递着爱意的行为称为“爱的5种语言”:


  • 送礼物给对方,或者带给ta一个惊喜;

  • 发自内心的肯定、赞美对方

  • 有质量的陪伴,比如认真倾听

  • 提供服务,比如在在工作上帮忙,或者跑腿买夜宵

  • 身体接触,拥抱或者爱抚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最受欢迎的爱的语言是:陪伴(40.8%),触摸(40.0%)、言语肯定(22.7%)和礼物(4.0%)(Hughes & Camden, 2020 年)。


但也许仅仅知道对方的爱的语言还不够,重要的是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能准确的识别对方的需求,比如当伴侣渴望的是陪伴时,可能只是想跟你在床头说说真心话,而送一件昂贵的礼物是无法满足这个需求的。


在一项 2020 年的研究中,爱的5种语言得到了部分的支持(Hughes & Camden, 2020)。在这项大规模调查中,超过 50 %的人说,他们的伴侣能很好地使用他们偏好的爱的语言。当参与者认为他们的伴侣使用了自己偏好的爱的语言时,他们在关系中报告了更多的爱意与满足。


03

自言自语也能降低焦虑


看到室友比你多学了一个小时,你焦虑了嘛?看到同事得到领导的提拔,你焦虑了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教的娃成绩比不过别人放养的孩子,你焦虑了嘛?


焦虑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是如此普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来降低它,比如说:自言自语。


问自己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质疑那些引起焦虑的思维模式,进而使我们变得平静、放松,这种提问的方式与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中的技术一脉相承,即使没有心理咨询师,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5个方法来练习:

1. 我为什么焦虑?


这听上去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得到的回答要么是不知道原因,要么是对很多事都感到焦虑,但不管是哪一种,究其本质是我们将问题堆叠在一起,而没有将他们进行单独的识别和解决,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尝试写下你的诸多担忧,并将最迫切的三项圈出来。


2. 你的担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确定最想要解决的担忧之后,了解到这些担忧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以增强我们对焦虑的控制感,实际上,多数的担忧并不会发生。


3. 我可以做些什么来降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思考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糟糕的事情发生,这可以帮助我们专注于自我的控制范围,对于可控的部分采取合理的行动能降低我们的担忧。


4. 如果我担忧的事真的发生了,做些什么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


如果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我们需要花时间考虑的是: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或者能够从他人那里寻求什么样的支持来帮助我们应对糟糕的局面。5. 焦虑的代价是什么?设想你可能会因为焦虑而受到的种种限制,比如为了避免焦虑,你回避社交,回避寻求更合适的工作,回避那个你很喜欢的人,生活中种种的回避使你错过了很多次可以成长和体验美好的机会。


这五个问题不能魔法般的消除你的焦虑,但是它可以帮你形成对自己更灵活性的看法,进而降低负面事件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04

什么是CEO病?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你知道吗,职位越高的人犯错越多。让领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难,承认错误更难。许多领导秉承 “永不道歉“态度,宁愿承受损失也不能承认错误,好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大。


其实所有人都有一种相信自己正确的心理倾向,然而,生活往往充满幻觉和非理性。一项研究表明,95%的人认为自己有自知之明,但实际上只有10%-15%的人真的自知。


越是身居高位的领导,这种自信幻觉越强大。心理学家称之为“CEO病“,这是外部自我意识不足导致的。随着职位高升,领导听到的反馈变得不那么坦诚;许多领导表现出自恋特征,认为自己不会犯错,认为自己比别人牛。


当社会推崇成功和勇气时,这种不认错的风气就会被强化。只有高效的领导者知道,真相比声誉重要,他们知道,要想成功就得减少损失;要想止损就得承认错误。


固执的领导不愿意损失已经为某项计划投入的金钱和时间,为错误决定辩护,导致损失越来越大,这就是沉没成本陷阱。有几个办法可以避免陷入沉没成本陷阱:


1. 了解自己的局限,试着挑战自己的假设;

2. 带头分享自己的错误,鼓励团队一起分享并从错误中学习;

3. 多说“我不知道“。理智的谦逊最有力量,领导不必拥有所有问题的答案,优秀的领导知道如何提问,让团队来找答案;

4. 征求反馈时同时问“哪里有效?哪里无效?”,如果只问一个问题,往往得不到真实答案;

5.发现错误后,调整方案及时止损。


看起来软弱但做出正确决定,总比看起来强大但是决策错误要好。


参考文献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out-the-ooze/202110/why-some-people-see-ghosts-and-others-dont
Bunt, S., & Hazelwood, Z. J. (2017). Walking the walk, talking the talk: Love languages, self‐regulation,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2), 280-290. doi:10.1111/pere.12182
Chapman, G. D. (2010). The 5 love languages: The secret to love that lasts. Chicago: Northfield Pub.
Egbert, N., & Polk, D. (2006). Speaking the language of relational maintenance: A validity test of Chapman’s (1992) five love languag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 23(1), 19–26.
Hughes, J. L., & Camden, A. A. (2020). Using Chapman’s five love languages theory to predict love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si Chi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5(3), 234–244.
Polk, D. M., & Egbert, N. (2013). Speaking the language of love: On whether Chapman’s (1992) claims stand up to empirical testing. The Open Communication Journal, 7(1), 1–11. https://doi.org/10.2174/1874916X20130423001
Thatcher, E. D. (2004).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ve language and marital alignment on marital satisfaction for selected married individua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B: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65 (11–B), 6093. (UMI No. AA13152566)
Veale, S. L. (2006). How do I love thee? An investigation of Chapman’s ‘Five Love Languages’ (Gary Chapma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B: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67, 2286. (UMI No. AA13215981)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anxiety-in-high-achievers/202111/5-questions-calm-your-anxious-mind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adaptive-mind/202111/why-leaders-fail-realize-theyre-wrong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黑猫、温润如玉、孟静、文白。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慧汝心以解忧,荣吾德以隆业——慧心荣德! 慧心荣德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文章分类: 心理学文章
权威专家
展曦婷
展曦婷
孟凡龙
刘菊
陈文
李昕蓉
杨丹
张利军
陶真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24小时咨询热线:18987279423
客服热线一:18087178516
客服热线二:18987472284
微信公众号:ykzx64668857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滇池时代B座10楼